便血是指患者在排便时,发现排出的粪便中带有鲜红色的血液,有时也会呈现暗红色或者黑色。便血严重程度和颜色的深浅与大肠癌的位置、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溃破有关。
大肠癌引起的便血通常发生在癌肿位置以及其附近的肠道内。由于肿瘤的堆积及其对肠黏膜表层的破坏,血液便混合在粪便中排出。如果癌肿长在肠腔内,血液一般较鲜红,而当癌肿位于肠壁内侵或蔓延至直肠时,血液颜色可能呈暗红色,甚至黑色。黑色便称为“黑便”,多为暗红色血液在高铁离子存在时被排泄后氧化。
然而,大肠癌并不是唯一引起便血的原因,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如出血性结肠炎、肠息肉、肛裂等。因此,仅靠便血症状是很难准确诊断大肠癌的,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当患者出现便血症状时,应尽早就医进行检查。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肠镜检查、CT扫描、血常规等。肠镜检查是一种较常用、可靠的诊断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和直肠的状况,进行活检以明确癌变程度。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评估病变程度。血常规则可以看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异常情况。
如果确诊为大肠癌,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切除肿瘤部位,达到根治或者缓解的目的。化疗和放疗则是在手术后或无法手术的情况下,辅助治疗大肠癌,防止复发。
总之,便血是大肠癌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一旦出现便血,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检查来明确病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