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即恶性大肠肿瘤,是世界范围内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排除废物。大肠癌的形成通常经历多个阶段,并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大肠癌最常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结肠和直肠。
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位于腹腔中,在小肠与直肠之间。结肠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五段。其中,直径最大、最后一段的乙状结肠是大肠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这一区域的特点是粪便在这里逐渐变得固体,回肠水分快速被吸收,而且粪便在乙状结肠停留的时间较长,从而增加了癌变的潜在风险。
直肠是大肠的最后一段,位于腹腔内,连接乙状结肠与肛门。直肠是大肠最短、最直的部分,其内壁相对较平滑。癌变的风险在直肠内壁更高,因为它接近肛门,恶性肿瘤很容易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侵袭,进而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大肠癌不仅限于结肠和直肠,也可以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等大肠的其他部位。尽管这些区域不如结肠和直肠那样常见,但仍然有一些患者在这些区域发现了大肠癌。
导致大肠癌形成的风险因素众多,包括年龄、遗传、饮食习惯、肥胖、炎症性肠病、吸烟和酗酒等。另外,有些遗传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简称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简称HNPCC),也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癌最常发生在结肠的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癌可出现在大肠的其他部位。了解大肠癌易发生的部位,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能够帮助人们更早地意识到疾病的存在,及时进行筛查和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