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才会出现肠道出血、腹痛、腹泻、便秘、乏力等症状。因此,每年定期进行大便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便检查是通过检查大便中隐血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出血。隐血试验是最常用的大便检查方法之一,其运用化学反应将大便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制品氧化为一种特定的氧化物质。如果检查结果阳性,说明大便中可能存在肠道出血现象。
大便检查阳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患有大肠癌,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例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疾病也会引起大肠黏膜的破坏和出血,从而导致大便检查阳性,但这些疾病与大肠癌并不直接相关。此外,一些饮食习惯(如食用富含血红素的食物或补充铁剂)、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也可能导致大便检查阳性。
当大便检查阳性时,需要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来确认是否患有大肠癌。肠镜检查是通过将一根柔软的管状仪器(称为内窥镜)插入肛门,以便查看直肠和结肠内部的情况。这种方式可以直接观察和取得可能存在的异常组织,进而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大肠癌。
一旦确诊为大肠癌,治疗的方式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早期的大肠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来治疗,而晚期的大肠癌可能需要采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
总之,在大便检查中发现大肠癌阳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患有大肠癌,但这是早期发现的机会,应该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此外,积极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手段。定期进行大便检查,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是保护自己健康的重要步骤。